打开眼界
用中文阅读世界

88岁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,曾出版音乐专辑,还呼吁俄乌停火

  据新华社报道,当地时间4月21日,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,享年88岁。

方济各(资料图)
方济各(资料图)

  据此前报道,今年2月14日,现年88岁的方济各因呼吸道严重感染被诊断患上双侧肺炎,随后被送往罗马的杰梅利医院接受治疗。梵蒂冈方面曾一度发表声明,称方济各的病情危急,需要接受高流量输氧和输血。

  报道称,经过30多天的治疗,方济各的病情逐渐转危为安,并在3月23日公开露面。住院期间,梵蒂冈只发布了一次他讲话的简短音频,当时他的声音破碎、呼吸沉重且咬字不清。

方济各(图源:新华社)
方济各(图源:新华社)

  资料显示,方济各本名豪尔赫·马里奥·贝戈利奥,1936年12月17日出生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,自2013年起当选天主教罗马教皇。据界面新闻此前报道,方济各是史上首位涉足摇滚乐的教皇。2015年,方济各通过滚石发布了新专辑里的单曲《醒来吧!走!走!向前走!》。2024年,方济各还曾表态,要通过谈判结束俄乌冲突。

  据了解,教皇去世后,枢机院院长被认为是教廷过渡过程中最关键的人物,其负责在教皇去世或辞职后主持选举工作。根据罗马天主教宗教传统,一旦现任教皇去世或辞职,梵蒂冈将发表公开声明进入过渡期。在此期间,教廷的管理权暂时移交给枢机团,并筹备召开相关会议,启动新教皇的选举程序。

  极目新闻综合新华社、央视新闻、环球时报

  AI延伸阅读

  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后,谁将接任?选举流程与潜在候选人解析

  2025年4月21日,罗马天主教第266任教皇方济各去世,享年88岁。作为首位来自拉丁美洲的教皇,他的离世不仅引发全球关注,也开启了天主教会的又一次权力更迭。下一任教皇的选举将遵循严格的传统程序,而候选人背后的派系博弈与地域平衡将成为关键看点。

  一、教皇选举流程:传统与规则的结合

  “宗座出缺”与筹备期

  教皇去世后,梵蒂冈进入“宗座出缺”状态,总务枢机负责封存教皇印章、销毁象征权力的渔人权戒,并筹备为期9-10天的葬礼。枢机团需在15-20天内召开秘密会议(Conclave),全球138名80岁以下的枢机主教(即“选举人枢机”)将聚集梵蒂冈。

  密室选举与投票规则

  选举地点设在梵蒂冈西斯廷教堂,所有选举人需签署保密协议,并被隔离在圣玛尔大之家,切断与外界联系。

  前三轮投票需获得三分之二多数票(即138票中至少92票),若未果,后续轮次可转为简单多数制(得票最高者胜出)。

  每次投票后,焚烧选票的黑烟(无结果)或白烟(新教皇诞生)将向外界传递信号。

  历史规则的演变

  自1274年引入密室制度后,流程多次调整。2013年方济各推动缩短隔离期以提升透明度,但核心规则仍保留三分之二多数门槛,确保选举的合法性。

  二、热门候选人:地域平衡与派系博弈

  方济各任内任命了80%的现任枢机,改革派占据优势,但保守派势力仍不可忽视。以下为三大核心阵营:

  欧洲保守派:传统根基的坚守者

  彼得罗・帕罗林(意大利):现任梵蒂冈国务卿,熟悉教廷外交与行政运作,主张温和改革但坚守传统教义。作为欧洲候选人,他可能成为保守派与改革派之间的折中选择。

  埃尔多・埃尔多(匈牙利):中欧保守力量代表,反对同性婚姻与女性神职,强调回归传统价值观。

  拉美与亚洲进步派:延续方济各路线

  奥兰多・塔格尔(菲律宾):被称为“亚洲方济各”,主张包容LGBTQ 群体、简化教会层级。其亚裔背景可能推动教会的多元化,但亚洲枢机仅占选举团20%,需跨区域合作。

  奥迪隆・舍雷尔(巴西):圣保罗大主教,擅长平衡传统与革新,可能成为改革派的务实选择。

  非洲潜力股:第三世界的崛起

  弗里德・安邦戈(刚果):非洲主教会议主席,关注贫困问题,但反对同性祝福。非洲是天主教增长最快的地区,其当选或象征教会重心向全球南方倾斜。

  彼得・图尔克森(加纳):曾任梵蒂冈人类发展部部长,主张环保与社会公正,契合方济各的进步理念。

  黑马候选人:外交与多元化的象征

  马泰奥・祖皮(意大利):方济各的俄乌和平特使,外交经验丰富,可能以“调和者”身份赢得支持。

  阮文仁(越南):亚洲多元化代表,但受限于区域影响力,当选概率较低。

  三、改革派VS保守派:核心矛盾与权力拉锯

  改革派:延续方济各的现代化议程,支持简化教义、包容边缘群体,代表人物包括塔格尔、阿根廷的迪亚斯。

  保守派:坚守传统教义,反对同性祝福与女性担任神职,以美国的伯克枢机、德国的穆勒枢机为首。

  矛盾焦点:同性婚姻祝福、神职人员独身制、女性在教会中的角色等问题将成为派系博弈的核心。

  四、新教皇的挑战:分裂、世俗化与地缘政治

  教会内部撕裂:德国等地教会已出现“自治化”倾向,新教皇需调和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分歧。

  世俗化冲击:欧美年轻信徒流失,需借助社交媒体等新工具重塑教会影响力。

  地缘调解压力:俄乌冲突、中东局势要求教廷发挥更积极的国际调解作用。

  五、结语:历史十字路口的抉择

  方济各的离世标志着“后欧洲时代”天主教的转折点。无论新教皇来自欧洲、拉美、非洲还是亚洲,其首要任务将是维系教会统一,同时在传统与现代间找到平衡。选举结果不仅关乎宗教权威,更将影响全球12亿天主教徒的精神归属。白烟升起之时,世界将见证这一古老机构如何应对21世纪的挑战。

特别声明: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不代表中文资讯网观点或立场。如有关于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中文资讯网联系。
赞(0)